男, 1967年12月出生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任访问学者,2003至200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富布莱特研究学者(Fulbright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现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等职务。
陈国权教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开展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多年积累建立了关于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个人学习等方面的模型、评价和方法体系,深入研究了各层次学习本身及各自的前因后果因素,特别是建立了多层次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转化和整体协调优化机制。他建立的学习模型和评价体系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用对全国企业进行大规模调查并形成研究报告,开发的组织学习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这些工作为推动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国权教授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教育部和企业合作等十多项课题。陈国权教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发表和录用论文60余篇并出版若干本教材专著。研究论文多次获奖并被广泛收录和引用。
陈国权教授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获得认可和奖励。他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百人工程计划”, 2003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国权:探索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新视野
“现代企业应该发展提升组织学习能力,依照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进行转变。作为学习型组织,其组织成员需要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获取新的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从而使组织在变化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生存和健康的发展。”2013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得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国权这样谈论他这些年来主要研究的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而今,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被广泛认可并应用到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中,不但成了组织管理学术领域的研究热门,更成为新形势下组织在实践中进行战略、职能、结构和运营等方面发展转变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指导。“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是我乐见的。”陈国权如是说。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等环境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已表现出无力。正是源于这种现实的需要,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企业,需要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特别是要建立和强化学习的职能和系统,使组织成员对新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持续获取、使组织的结构、流程和制度等方面的不断优化,成为组织的内在机制。这样的组织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陈国权这样介绍道。
对管理学科的兴趣让我一直在努力
1985年陈国权考入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1990)、硕士(1991)、博士(1994)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学习和访问。2001年晋升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2003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自从踏入管理科学研究领域到而今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一以贯之地在管理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我非常喜欢这个学科,喜欢做研究,对企业的组织管理问题感兴趣。从开始工作到现在,研究一直在进行,项目也在持续着。尽管研究项目的申请和开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困难,但是总体来说研究工作进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我经常给企业的高管授课,也常去实地调查,与一线接触多了就比较了解现实中的问题,更能促进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结合,这样就更有兴趣了。”
也是因为对管理学科浓厚的兴趣和二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研究态度,陈国权教授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获得认可和奖励。2001年他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百人工程计划”, 2003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201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此外,陈国权教授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发表和录用论文60余篇并出版若干本教材专著。研究论文多次获奖并被广泛收录和引用。
然而陈国权把取得这些成就和荣誉的原因很大部分归结到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以及清华大学和经济管理学院的培养等因素之上。“我觉得我首先是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管理这个学科很大的社会需求和它的良好发展势头,这个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在我刚刚工作的时候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呢,中国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的学术问题有待探索,国家对这个学科也越来越重视和加强投入。我在清华大学学习了九年,在老师们的辛勤教导下,我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学术训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从开始在经管学院工作至今,我受到了重视和培养,获得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比如说我刚毕业的时候,学院就给了一些机会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特别鼓励申请科研项目,学院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支持。记得刚工作的头几年,我就成功申请到了国家的863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后来申请科研项目总的来说都比较顺利。经管学院还给我了很多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先后在1997年送我去剑桥大学、1999年去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去哈佛大学商学院。2003年学院又鼓励我去申请中美联合选拔的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项目,我也申请成功了。这些学习访问的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当然我在国外也很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比较努力,获得了许多好的管理思想和知识。正是学院给我的这些机会让我在研究问题上能有一种国际视野。还有特别重要的,那就是我和研究团队能够很好地相互合作、深入探索、共同进步。” 当被问及取得如此多成就的个人原因,陈国权只浅浅地带过一句“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学科和领域,一直认真和努力地做研究。”
探索中国人自己的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理论
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来自西方,他们提出了各自的理论。陈国权一方面认真学习了解这些理论,另一方面也思考如何进行学术创新,更好地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经济制度、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需求。有着丰富国内外经历的陈国权感到,在学习了西方的理论之后,我们有必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方法。
陈国权围绕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其中,他围绕组织学习本身的机理、前因和结果因素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模型并开发了测量评价体系,还积极在管理实践中开展了应用。譬如,陈国权建立的组织学习能力模型认为,任何组织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具有竞争优势、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必须具备及时准确地发现环境的变化,迅速有效地从外部获取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优化和实施,不断自我总结反思,以及建立组织知识库等多种能力。
与此同时,陈国权还系统研究了影响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多种前因,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又有了新的建构和发现,并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系统集成,从而更有利于推动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譬如,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了促进组织学习的“五个职能特征和四个形态特征组织结构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建立了“学习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模型”。在组织文化方面,建立了促进组织学习的三种文化导向(客户、员工和竞争者导向)模型并实证检验;研究了企业各部门间的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对部门间建设性互动和知识学习分享的影响;发现了跨部门心理安全与组织知识分享之间存在“倒U”型辩证关系。在组织性格方面,修订了西方的组织性格测量量表,定量研究了组织性格与组织学习能力的关系,并探讨了组织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阶段对这种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学习主体方面,建立了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主体类型,以“个人或团队”和“自愿或要求”二维度划分了四种学习主体类型,包括“个人—自然型”、“个人—要求型”、“团队—自然型”、“团队—要求型”,并提出了企业选择学习主体类型的依据。在管理方法和学习工具方面,建立了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提出了实施框架(评估现状、具体实施、反馈改进)和具体细则。
不仅如此,陈国权还系统研究了组织学习能力和建立学习型组织能够影响的结果。他和合作者基于中国几千家企业的调查结果,统计发现了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和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等四个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他后来还进一步研究了组织学习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如何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为不同内外环境下组织学习方式的选择和投入提供了依据。
陈国权和他带领的团队还开展了更多方面的研究。所有这些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使得人们对组织学习本身的机制、组织学习的前因、组织学习的结果等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和辩证,因而也更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问题从实践中来,也要回到实践中去
“我们做基础研究项目,都要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等部门提交具体详细的项目申请报告书。我觉得,每写一本申请书都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许多的心血。一个好的项目你首先考虑到它的立意,到底要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题目一定要有理论研究价值,同时还要有现实意义。找到这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是需要努力思考的,这要求你对理论的前沿和现实的问题都有深刻的理解与洞察。”陈国权认为在学术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好的问题。“我觉得发现研究问题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来自于对实践的关注。譬如,我们经常和企业家接触交流、开展培训和讨论,也常到企业中进行现场调研、进行人员访谈和案例分析,当然我们还经常阅读最新的反映企业管理现实的期刊杂志和媒体报道。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发现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问题。第二是来自于对本领域理论研究动态的关注。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管理学术界的前沿课题,及时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这些活动会给我们一些启发,思考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个人一般是把上面两种方式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这当然就要求你平时既要与管理实践有密切联系,又要对理论前沿持续关注。”陈国权认为找到了好的主题之后就需要开展具体扎实的研究工作。“研究过程没有捷径,必须一步一步开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文献分析,开展实地调查和案例访谈,将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出某种关系,最终得出某种结论和观点,不断完善后就可以形成相应的模型、理论和方法。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可以将研究得到的模型、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这是很有意义的。显然,上述所有这些研究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都需要努力克服。”在他至今的二十多年研究生涯中也确实在这样践行着这条标准:经由他努力建立开发的组织学习能力模型和测评体系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用,对全国10000家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共同完成了“企业学习:现状、问题及其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影响”的报告,其择要被交送国家领导人审阅。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在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方面进行的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除此之外,陈国权还提出开发了相关的组织学习方法工具并被广泛应用到机械、金融、航空、商贸、建筑等诸多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08年,陈国权还作为大会发起人和主席,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研究与实践学术会议”,促进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交流,他从会议投稿中编辑汇总16篇论文刊登于《管理学报》。另外,他还对我国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宏观分析评论。他曾发表论文,从组织学习、团队学习、个体学习多层次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研究现状,报告了全国企业组织学习的调查结果,特别是对未来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提升了我国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研究和实践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个人认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各项建设和改革,我们管理学科的研究要做到既有理论前沿意义、又能够密切关注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管理学研究做出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贡献。”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努力地践行着。
陈国权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谈论得很少,他这样评价自己:“我希望自己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踏踏实实的,也比较认真和努力。”或许也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能够在一个学科领域一以贯之地研究和探索,也正是这样的态度才能够让他不忘记扎根实践,不做空头学问,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中国的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研究方兴未艾,陈国权和他的团队还将大有可为。
文/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