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
王基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
王基铭和中国炼油化工打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道,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长期的石化工程建设实践中,王基铭提出了适合我国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在不断推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的同时,还率先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应用到世界级石化工程。投身于中国石油事业四十多年的他,见证了中国石化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命脉的企业之一,并从弱小蜕变成为了世界一流产业。
企业经营管理之道:“两个轮子一个轴”
40多年前,5万名民工把海滩变成工地,自此,上海石化便在金山卫茫茫的滩涂上拔地而起,用当时他们参与金山工程的话来说,叫“头顶青天,脚踏海滩”。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之后长期的石化工程建设实践中,王基铭擅于应用先进管理理论,并提出了适合我国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方面,王基铭认为身为大型国企的领导人必须要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思考。这不仅要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战略性布局,还要加强企业内控,将战略落地实施,提高部门间沟通效率,并激发各层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也始终强调,管理企业的前提是应将企业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的全局和整体出发,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内外结合,知行合一”。
“国企有国企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作为一个大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必须要按照规划形成一套工作程序和流程,这样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工作。作为一个大企业,一定要克服大企业病。比如大企业在纵向上都很强,但横向很弱。上管下是可以的,部门间的协同性不够,我觉得要始终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王基铭曾把企业形象地比作汽车,他认为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两个轮子一个轴”,两个轮子分别是“管理”和“创新”,一个轴是“人才”。只有好的管理人才,好的技术人才才能带动它。
“我觉得,作为一个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领导、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队伍。事情再难也是可以靠人来解决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企业。所以,我觉得人才是最宝贵的。还有一条就是领导能调动企业中不同岗位人才的积极性,这个很重要。现在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流失问题,我总结了三句话,就是三个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2005年,王基铭当选工程院院士。从企业高层到学术机构重要成员的的身份转变,成为了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和新的起点。尽管转变成了咨询参谋,但他仍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石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他甚至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准则:参谋不参政,咨询不决策,服务不添乱。他认为自己作为“场下观众”,应摆正好位置,转换好角色。
企业与民族共命运:国产化是唯一出路
王基铭,作为上海石化第一批参与者,是当时负责基建工程的副指挥。那时,上海金山还是一片海滩,什么都没有,但大家很开心,因为他们打心底认为是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气,这让他们感受到了满满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实践证明,他们所做的关于建设石化项目的决策很正确,因为这些都是基础工业、支柱工业,且之后也为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希望我们国家在新的发展过程中间,譬如说现在的一些大项目上面,还是要坚持国产化,这样我们的民族工业才能振兴、才能够发展。但是国产化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一定要严格要求,要用认真的态度把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
一流的企业,始终强调产品开发的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以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在能源领域,中国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生产供应企业之一,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在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和改善民生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王基铭曾力主推行将化工设备国产化,之后,中石化也定下了一条原则,要求在今后石化项目的工程建设中,装备国产化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企业家的责任意识:有“胆”又能“担”
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群众,他可能是社会发展的设计者、决策者、引领者,也可能是企业、部门的推动者、组织者、管理者。但不论是处于哪种情境下的领导,这一职责的定位,都要求他须理直气壮地履好职、担好责。
“我觉得作为领导,就要给他们撑腰。我用乌纱帽来做担保,出了事情,我来负责。吃了官司,我去。你们就把这个事情做好。以后的发展,留没留有余地,都是很有讲究的。前期工作不精雕细刻,到后面就会留下很多后遗症。”
王基铭将“敢于担当”之胆和“能担起来”之识有机结合,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杰出企业家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但在这过人胆识的背后,是他对自己和员工极为严格的工作要求和严谨的工作方式。“世界上最怕认真两个字。”王基铭对毛主席的这句话深有体会,他认为,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做,就肯定能够做好。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同的领头人会有不同的企业前景,有不同的发展。作为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王基铭强调企业家应该担起三个“责任”: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他正是带着这样的责任意识,为中国石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王基铭在工作细节上也时常“亲自过问拍板”,可以说,这是一种融入他血液中的基因,这体现出来的,则是他的责任和担当。
整合世界资源: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随着各国之间经济的不断往来,世界经济竞争逐渐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新格局。如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呈现出步伐日益加快的特点,而这种发展战略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0年,中国石化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上市,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由此成为了第一家在境内外四地上市的中国企业。可以说,中石化的上市,与王基铭的努力密不可分,正是因为他打破层层阻力,经过两周的海外路演说服了投资人,才让中石化取得了这番成绩。
“当时是由我来具体负责这件事的。我带了两位同志去位于达拉斯的埃克森总部拜访埃克森美孚的副总。和他们副总谈了我们的优势以后,他就心动了,后来就叫我到位于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去。看到董事长雷蒙德,我就讲中石化的优势,最终打动了他,说愿意买我们的股票。之后我们又到伦敦,和壳牌以及BP的董事长谈,BP的董事长开始也不买。同行的李毅中同志急了,站起来说:“你为什么买中石油的股票,不买中石化的股票?你是不是瞧不起我们中石化?”BP董事长急忙站起来说:“我也买,我也买。”这个过程说明了我们其实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得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动他们。后来,他们都成了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面对世界主要的资本市场(包括一些投资机构和大企业)对中国国企还存在偏见等不利条件,王基铭充分展现了个人外交谈判上的能力。在面对国际市场排名前三位的石油化工集团,即埃克森美孚、BP和壳牌,他毫不畏惧,信心满满向其展示了中石化的比较优势,吸引他们投资,从而将中石化带上了世界舞台。可以说,此举不仅为中石化成功上市、走向世界打开了胜利的大门;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使得中国石化的发展眼光、视野,及考虑问题的格局,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