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
姜建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原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从普通柜员开始,姜建清便与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辗转过多家银行单位,但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工行度过,他几乎经历了所有的业务管理岗位。因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姜建清在工作之余从未停止过学习。中国工商银行的巨变,虽然离不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环境因素,但更离不开姜建清这位优秀的掌舵人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所显现的领导作用。
论管理:积极稳健,审慎行事
姜建清从银行基层岗位起步,一路稳步向前,金融工作经验丰富,且理论素养极高的他,被很多人看作中国少有的银行家。姜建清具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思路,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并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审慎、稳健,是外界对姜建清的评价。或许是受到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影响,下定决心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从有巨额不良资产和财务包袱的银行,到通过国家政府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艰难改革,最终走出低谷,这段难忘的经历对姜建清来说可谓是刻苦铭心。
“我觉得每一个银行家都应该审慎、稳健,这是银行职业的要求。老百姓的存款、企业的存款、政府机构的存款构成了资金的主要来源,我们再把这些资金发放贷款,实现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并且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这些钱是大家的。过去的银行说是金库,也就是出纳,你来领钱我就给你钱,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银行。历届的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一再强调,商业银行要遵循自身规律去办事,这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姜建清深谙银行管理之道,坚持按商业银行的规律经营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基本原则,他始终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安全性是向客户履行信托的责任,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意义所在。纵观西方银行的发展史,不少银行就是因风控管理的疏漏招致灭顶之灾,而姜建清审慎、稳健的管理风格则为中国工商银行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石。
论变革:完善制度,砥砺前行
姜建清对传统国有金融企业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看得一清二楚,为此他想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解决办法。如在面对巨大的不良贷款的问题上,他制定了“三步走”策略:一是严格执行问责制,任何人都不能越雷池一步;二是借用大禹治水的管理模式,即先遏制住“新增”,再解决存量;三是杜绝制度漏洞。对一个大银行来说,制度是银行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银行有效运转的基础。
“早期新增不良贷款率远远不止2%,但后来连续七八年都没有超过2%。从做法上看,大禹治水光堵不行。之后,我们开始处理存量不良贷款,用一句话来说,就叫‘清淤’:河里面都是淤泥,水是会漫出来的,这时候就需要清理。后来通过管理新增贷款,银行盈利开始增加,我们就把大部分的盈利用来冲不良贷款。如果不这么做,银行就不成银行了。”
只有彻底疏通,完善管理制度,让制度更加科学严密,才能确保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从结果上来说,“三步走”的策略也验证了姜建清的决策和措施的正确性。银行业的改革万众瞩目,驾驭这样的航母,姜建清并不轻松。若说,改制的过程让他倍感压力,但能够见证银行业经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亲身感受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腾飞,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正逢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也是银行的巨变时代。我接触银行业的时候,中国只有一个人民银行。1984年,工商银行从人民银行中独立出来,是最后一家。”
论创新:强化科技手段,线上线下联动
科技与管理是推动企业前进的两个轮子,银行也不例外,其中工商银行是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走得最快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经历,给了姜建清很多在推动工商银行的科技化、网络化改革方面的启示,归国后他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主导了上海银行计算机化的改革,改变了计算机非常落后的状态,他甚至还在上海建了电话银行中心,而且这是全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
“我觉得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与时俱进。银行功能在不断变化,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近几十年来,所有的金融创新背后都有科技的身影。20世纪80年代,全中国最早的ATM机在当时还不是取款机,只是联网的小型计算机;90年代,逐步从小型机走向中型机、大型机;90年代末,开始了数据大集中,提出了数据库的概念,就这样一步一步,工商银行发展得非常快。”
可以说,没有现代的科技,就没有现代的银行。姜建清到总行后,成立了电子银行部,推动了网上银行的发展。但线上在发展的同时,不能一棒子“打死”线下业务,而是应该考虑线上、线下相结合。因为一部分业务仍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且当面沟通,不仅能让客户感受更加亲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能解决线上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
“在科技方面,线上要更加完善,线下要调整结构。怎么把‘鼠标’和‘砖头’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是中国未来在金融和商业互联网发展中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在互联网时代,姜建清认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已对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传统意义来看,银行的功能体现在四方面:提供支付、资产转化、风险控制、信息处理。其中,提供支付的功能影响最大,因为银行在风险和效率便利上更偏重于风险,另外也缺乏构筑场景的能力。如今很多互联网的营销都与场景捆绑,但这是银行的弱点,所以要引起重视。
论战略:顺势而为、顺势而行、顺势而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银行提供金融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海外拓展市场的机会。姜建清认为,当中国企业走向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就需要中国的商业银行跟着“走出去”,提供贴身的金融服务。“推进国际化发展成为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基于这一分析判断,姜建清做出了全面推行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决策。 “工商银行建行之初完全是一家国内银行,1993年之后,开始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逐步在海外开设分行。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的企业也逐步从采购全球化、销售全球化,走向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当走到后两者的时候,就需要中国的银行提供就近落地服务。”
在姜建清的主导和推动下,海外金融机构多次并购获得成功,值得国内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鉴。首先,是他对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业务全球化趋势具有高度的嗅觉和敏锐性;其次,制定以满足目标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争取成为在华外资企业和国内“走出去”企业的首选合作银行;最后,采取稳打稳扎的并购策略。
“海外收购的时候,并不期盼“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大量收购的是中小型银行,通俗来说,‘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不要小看‘用牛刀杀鸡’,牛刀杀鸡稳得很,并购风险比较小,容易通过管理提升价值,尽快实现整合,最后把机构串成整体,没有太大的风险。”
“一个商业银行家,要完整经历一个经济周期,才能检验经营的效果”。姜建清始终强调,经营银行就像跑马拉松,不能寄希望于一百米、一千米、一万米,就戛然而止。银行管理需要激情、耐力,当然也要技术、速度,更需要默默跑完全程才能获得成功。